盖当盛夏之时,阳气尽发于表,太阴湿土用事,兼之淫雨阴晦,湿气内侵,则太阴受之,受则必传少阴,所以久痢必关脾肾。懊□烦躁,舌上燥渴者,热结胸也,大陷胸汤主之。
然有发汗温经之不同。厥阴吐涎沫而干呕,吴茱萸汤,主涎沫也。
轻曰、脉浮而渴属太阳,小青龙汤去半夏加花粉。疮不发者,欲不作瘢者,脓时去孙思邈曰∶火针用锋针,以油为烧之,务在猛热,不热即于人有损也。
总之,或寒或热,虽有不同,而湿之一因实为枢纽,此义如炉冶分金,最为捷要。刺入五分,灸三壮。
邪气内藏于心肺,外舍于分肉之间,令人消铄肌肉。病有伤湿,有中湿,有风湿。
经云、病发于阳,而反下之,热入于里,因作结胸。先病而后生寒者,治其本。